五条岭并不是岭
五条岭,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。
1947年冬天,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在盐城南便仓、伍佑一带展开激战,史称“盐南阻击战”。四天四夜,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,俘虏3000多人,解放军有2000多名将士血洒疆场。由于当时条件有限,战事紧张,战士们的遗体只能以叠葬的方式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,堆成五条长岭,民间俗称“五条岭”。
五条岭上草,一岁一枯荣,不变的是卞家三代人75年风雨无阻的守候。1947年,卞康全的祖父卞德容带着当时只有8岁的父亲卞华参与了烈士遗体的掩埋工作。“祖父把泥土掉落的地方补起来,让烈士们的白骨不要露在外面。我祖父走得很早,临终前叮嘱我父亲不要忘掉那些烈士们。我母亲也常说,如果烈士的亲人们知道,再穷再难也会带烈士回家。但牺牲后就音信全无,你们要把烈士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”,卞康全说。
“父亲(卞德容)被叫去打扫战场,看到战士们的饭碗就散落在一边,他们是在吃饭时被通知要去前线的,只是随手扒了几口饭,便匆匆赶去了战场,他们甚至都没有填饱肚子,就离开了。”父亲将这件事讲给卞康全,他又将这个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参观者,回忆是为了缅怀,为了铭记,更为传承。
卞康全的双重守护
跟随着父母的脚步,卞康全自然地接过了守护英烈的接力棒。他每天都会清扫数遍园子,保证园中的地上没有叶子、花瓣,让烈士和参观者都有一个整洁的环境。“这是庄重,也是礼敬。”
拔草、添土、保障园中的环境……只是卞康全为烈士们做的第一层守护。
2009年开始,“寻亲”成为了卞康全为烈士们做的第二层守护。“与其这样天天守着,不如主动找。哪怕写1000封信中有1封送到烈士家属手中,就又完成了一个家庭的团聚。”通过联系相关部门、写信、网上发布以及与志愿者合作等方式,卞康全为五条岭330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。
是铭记更是传承
墓碑上的文字,无声地述说着先烈们的初心和使命。每次看到这些墓碑,除了心中的敬佩之情,卞康全更多的是以他们为榜样,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要勇于担当。一次次缅怀,一遍遍教导,卞康全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。
现在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会来到五条岭烈士陵园参观。每一次讲解,卞康全都会轻轻拭去墓碑上的灰尘,重重读出烈士的名字,深深向纪念碑鞠躬。